close

劉忠華

[高度不一般] 255米高樓頂上巡查

作為整個維修工作的最艱難的一點,是需要工作人員鉆到天氣雷達塔樓頂部的小圓球裡進行維修。袁松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有一次在給雷達做維護時,正值盛夏,電梯又出現瞭故障。所以袁松隻能徒步爬到氣象塔的頂層。 我們樓梯的設置比一般的樓層要高,到達19樓之後,還需要再爬六層樓到雷達天線倉。 袁松解釋說,雷達天線在氣象塔的最頂端,就是市民從外觀看到的那個大白球。當時戶外溫度達到瞭40℃,直徑約10米的雷達天線圓球裡如同蒸籠。 當時每一位同事都是汗流浹背,但是不論條件多麼艱苦,都要務必保證雷達的正常運行。

33層樓上塔吊 享受27℃清涼

眾所周知,金融業一直以來都是各地在區域經濟競爭格局中的主陣地。去年底出臺的《安徽省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2017~2021年)》提出,全省將支持合肥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壯大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會展經濟,形成一批 億元樓 ,IFC就是發展的一個縮影。

百億財富在腳下湧動

打開記憶的大門,袁松至今都記得初見安徽省氣象塔的情形,時光荏苒,如今他守護在氣象塔的身邊已經整整14年。由於合肥地處淮河長江之間,1998年,作為全國第一部天氣雷達樓,身高165米的合肥 小蠻腰 一度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坐標。袁松介紹說,安徽省氣象臺運行與保障科的日常工作就是一天24小時監測雷達運行狀態。

李斌

[不怕煩]

熬夜至凌晨 手機不關機

安徽IFC國際金融中心物管工程人員李斌:百億財富樓中湧動

於鐵 劉職偉 /攝

袁松所在的部門需要一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雷達運行狀態,每天記錄部分參數具體指標(包括雷達報警信息,出現異常,傳輸,網絡狀況,雷達方倉的溫度和濕度,雷達的發射功率)。此外,每周、每月、每年,工作人員都需要定期對雷達進行維護。

起吊。 隨著指揮人員的一聲令下,劉忠華熟練地吊起一疊鋁模板。他得在上午休息之前再吊兩吊,因為天氣炎熱,工地也調整瞭作息時間,兩班改成瞭三班,10:00就要休息瞭,另外還發放瞭防暑降溫藥物。時代在變,工作環境也在變,現在塔吊駕駛艙裝空調,隻有27℃,這在五六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那時,駕駛艙隻能配備電風扇,吹起來的都是熱風,其實沒多大用。身邊的變化對劉忠華來說並不陌生,他舉例說: 十年前建小區,基本上可以與建房子畫等號,現在不同瞭,合肥居民小區的花草樹木等越來越漂亮,娛樂設施、安全設施等越來越完善。

230米上空 眼疼皮膚紅

[不叫屈]

王晶 王兵 陳卷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 文

袁松

[不怕累] 40衛星車隊管理系統|GPS衛星車隊管理系統℃高溫 為雷達體檢

樓內的不少設備集中在樓頂的天面層,所謂天面層就是大樓的最高處,何文靜每天要通過攀爬一段垂直橫梯來到天面層。這裡沒有涼爽的空調風,面對的是烈日的暴曬,除瞭何文靜他們,幾乎沒人會來到這裡。何文靜在上面一幹就是一兩個小時。

255米高的IFC國際金融中心樓頂

記者從合肥市金融辦獲悉,今年以來,合肥市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優化金融發展環境,推動全市金融運行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勢頭。一季度,全市實現金融業稅收33.8億元,增長17.8%。據介紹,下一步,合肥金融業將圍繞服務合肥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 中國制造2025 試點示范城市、內陸開放新高地等戰略實施,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成長性企業、創新創業企業的金融支持,更好服務合肥實體經濟。


-編者按

在合肥摸爬滾打這些年,劉忠華自己身上的變化也很大。他把愛人接到合肥,還添瞭二寶,大孩子考大學,也選擇瞭合肥的高校,現在一傢人都在合肥團聚。劉忠華說他們一傢已經是真正的合肥新市民。他感嘆,前幾年,濱湖新區還是一片農田,現在已經成瞭發達都市。每天坐在塔吊上,往南看巢湖近在眼前,綠樹繞湖,萬頃波光,微風陣陣,即使太陽炙熱,仿佛還能感覺到來自湖面濕潤的涼意;傍晚的時候,路燈亮瞭,城市的霓虹閃爍,路上的車子像歸巢的鳥兒一樣往小區趕,與白天像是換瞭一個世界。劉忠華說,每當這時,心裡就特別欣慰,感覺城市越來越美,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在裡面。

李斌告訴記者,出於安全管理考慮,一般人是不可以隨便上樓頂的。物管人員在樓頂作業時,也要兩個人同時上去,其中一人做保護。在征得同意後,記者跟隨李斌來到樓頂,樓頂中央配有一個停機坪,旁邊就擺放著一個大型的 擦窗機 。 遇到集中更換外墻玻璃的時候,一般都要連續幹上兩三天,逢夏季高溫天,樓頂的地面溫度能達到70多度,腳踩在地面上都發燙,身上汗如雨下。

烈日炎炎,登上255米高樓,仿佛伸手就能觸碰到太陽。合肥首座超高層的物管工程人員李斌在做例行巡查。他的每一滴汗水,都是為大樓正常運轉而流,但他也許不曾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合肥金融業發展的一位見證者。

每到酷暑, 我的命都是空調給的。 這段子總要出來溜達一下,但它還少瞭下一句: 空調的命都是電力人員給的。 15米的高空中,35℃的高溫天氣,站在絕緣鬥臂車裡,絕緣帽、絕緣手套,外加重約3斤的絕緣披肩,密不透風,一個多小時的帶電作業,等下到地面上,手套裡都能倒出汗水來,這對於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班的周鵬及他的同事來說,已習以為常。

李巖 黨意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文/攝

在165米高的氣象塔頂小圓球裡進行維護、在255米高的安徽IFC國際金融中心樓頂巡檢、在37層的百利中心天面層巡查、在30多層樓高的塔吊上操控吊臂、在數十米高的半空檢修高壓線 我們身邊,有一批人工作在合肥之巔,炎炎夏日,在我們的視線之外,他們每天都經歷著 烤驗 ,每天為城市的流暢運行默默奉獻。連日來,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近瞭這群特殊的人,他們擁有 特殊視角 ,見證著城市的變遷。

[城市不一樣]

合肥安糧商貿中心工作人員帶記者體驗 熱辣

15米高空,周鵬和同事維護電力設備



何文靜

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班周鵬:用不眠守護大傢安眠

周鵬

自7年前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周鵬就一直在合肥供電公司從事專業的線纜維護、運行搶修工作。目前,他負責著合肥市高新區8個變電站、160條10千伏電纜線路的運維、搶修及改造工作,涉及客戶超過百萬。由於工作需要 24 小時待命,不分晝夜已成為周鵬工作的常態,凌晨兩三點進行的搶修、倒電工作十分常見。

33層樓上塔吊

高溫天,在電線桿上作業,摸什麼設備都燙手。 日前,在合肥市梨花巷,一處10千伏的線路受天氣影響出現故障,近萬戶居民用電受到威脅,周鵬和同事們接到搶修工單後,立即趕到現場。來到現場,瞭解情況後,周鵬戴上瞭絕緣帽、絕緣手套,並披上瞭絕緣披肩,登上瞭絕緣鬥臂車,被送到15米的空中,對線路進行消缺。為瞭保障居民正常用電,如今大多搶修都是帶電作業,這就需要安全工作必須到位,絕緣披肩重約3斤,密不透風,在高溫天氣中,僅幾分鐘,電力搶修人員就滿頭大汗。

[不叫苦] 高溫作業後全身都濕透

轉移負荷,更換老化的設備如絕緣子等,在桿上帶電作業1個多小時,搶修完成,周鵬回到地面,衣服已經完全濕透,取下手套,稍一傾斜,裡面倒出瞭水, 手上出的汗水。 當日天氣預報顯示35℃,而戶外高空中,則約37℃~38℃。

在IFC建設期間,李斌就已經在此工作。據他介紹,2012年建成使用後,IFC以255米的高度傲居合肥一環內,成為合肥第一座超高層建築。IFC成為安徽頂級商務地標,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大量金融企業入駐,共引入企業138傢,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和培訓、會展、咨詢、審計、信息等商務企業,近百億財富高樓中流淌。而李斌和李斌一樣默默奉獻的人,也成為合肥金融發展的一名微不足道又不可或缺的貢獻者。

愛人穿婚紗送他去搶修

7月13日,高新區雲飛路和指月路交口的路邊,周鵬利用紅外測溫,發現在導線發熱嚴重,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電纜斷裂,引起供電中斷。14日凌晨一點,周鵬和30名工作人員來到現場,經過2個多小時,老化線路全部更換為橫截面更大、輸送能力強、更加可靠的新導線。所有人員都汗濕瞭衣服。

2016年7月初,合肥市遭受60年一遇特大暴雨侵襲,局部降雨量甚至達300毫米,不少區域電力中斷。合肥供電公司迅速啟動防汛橙色預案, 記得集合保電那天正是我婚禮,不少同事都因為搶修沒能來現場,在喜宴結束之後,老婆穿著婚紗把我送到工區的。 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給周鵬極大的動力。連續5天5晚,他都沒有回傢,全天24小時,一直與同事們沖鋒在搶修一線。

44歲的劉忠華已經是 老司機 瞭。年輕時,走出重慶大山的他開始在工地謀生計,主要幹的是瓦工,辛苦,收入也不高。那時看著工地上開塔吊的工友,覺得他們操縱這麼大的機器,很神奇。2008年,劉忠華開始接受塔吊操作,他坦言,出發點主要還是想多掙點錢,也為自己學一門手藝,現在他每月能掙七八千元。

[工作不一樣] 以遊覽車專用衛星車隊管理|遊覽車專用gps車隊管理前配電扇,現在是空調

爬完25樓 馬上進 蒸籠

安徽省氣象臺袁松:全天候 看 好監測雷達

165米高的合肥 小蠻腰

融創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塔吊司機劉忠華:工作環境越變越好

7月14日上午,李斌去樓頂巡檢 擦窗機 ,站在255米高的樓上,頂著熱辣的驕陽,開始仔細檢查。 擦窗機 是安置在超高層頂層的懸吊接近設備,用於建築物窗戶和外墻清洗、維修等作業。李斌是安徽安興華安物業公司的工程部經理,他的團隊要負責安徽第一超高層 安徽IFC國際金融中心內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工作。

7月13日,剛剛送走梅雨季的合肥,氣溫立即躥到34℃gps車隊管理。上午9點20分,烈日當空,在融創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工地上,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的塔吊司機劉忠華坐在33層高樓上的塔吊駕駛艙裡,全神貫註地操縱著這個龐然大物。坐在城市之巔,看著腳下現代化的小區漸漸成型,看著繁華都市的人群朝汐般潮漲潮落,看著迷離夜色中的燈光五彩斑斕,他享受著一份別樣的滿足。

實習生 薑成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文 劉職偉/攝

為瞭能夠保證雷達的安全運行,獲取最精準的客觀預報雷達產品,袁松所在的部門需要一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雷達運行狀態。此外,每周、每月、每年,工作人員都需要定期對雷達進行維護。袁松介紹說,雷達周維護的工作主要是查看雷達狀態參數,清洗濾塵網罩等,每天記錄部分參數具體指標(包括雷達報警信息,出現異常,傳輸,網絡狀況,雷達方倉的溫度和濕度,雷達的發射功率)。而月維護需要工作人員到雷達方倉裡維修,檢查參數增多,清洗裝置增多。雷達年維護是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把雷達所有參數檢查一遍,檢查天線是否水平,更換機油,清理電機碳粉。

實習生 於鐵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水桂/文 劉職偉/攝

悶瞭1小時 手套倒出水

李斌介紹說,IFC成為安徽頂級商務地標,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大量金融企業入駐,共引入企業138傢,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和培訓、會展等商務企業,近百億財富高樓中流淌。據瞭解,今年以來,合肥市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一季度全市實現金融業稅收33.8億元,增長17.8%。

袁松介紹說,天氣雷達是一個非常精密、部件繁多的系統,一次雷達旋轉關節故障,需要同事們在雷達大白球內檢測,由於空間受限,隻能一個人在裡面彎著腰,一隻手托著雷達部件,一隻手上螺絲,僅安裝第一個螺絲帽就耗費瞭半個小時。袁松說,保證手機24小時不關機的情況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作為安徽省氣象臺運行與保障科(原雷達科)科長,如果有突發情況,同事會打電話,而他總會第一時間趕到氣象塔。袁松回憶說,有一次雷達大修前,波導管出現漏氣。由於發射機的電磁波是通過波導管傳輸到天線進行發射,波導管的漏氣現象直接導致瞭雷達的停機。為瞭及時處理問題,袁松和同事們一直熬夜到凌晨1點鐘,為長達30米的波導管進行逐段排查,最終成功排除故障。

[體量不一般]

核心提示:在165米高的氣象塔頂小圓球裡進行維護、在255米高的安徽IFC國際金融中心樓頂巡檢、在37層的百利中心天面層巡查、在30多層樓高的塔吊上操控吊臂、在數十米高的半空檢修高壓線……我們身邊,有一批人工作在合肥之巔...

十年前建小區,基本上可以與建房子畫等號,現在不同瞭,合肥居民小區的花草樹木等越來越漂亮,娛樂設施、安全設施等越來越完善。 劉忠華說,想在合肥安傢,真不想走瞭。

182米樓頂 一曬兩小時

合肥百利中心工程主管何文靜:每天為 巨人 體檢

高達182米的百利中心

現如今說到鱗次櫛比的寫字樓,大傢首先想到的是一張張年輕面孔,穿梭在各個樓層的辦公桌之間,滿懷憧憬。然而,每棟高樓上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出現在大廈的每個角落,工作地點是大傢不願涉足的地方,他們默默付出,用細心和耐心保障著整座大樓的安全運行。位於合肥市政務區潛山路與祁門路交匯處附近的百利中心,其中北寫字樓共37層,高達182米,工程主管何文靜就是大廈中的一位守護人。

[時間不一樣] 別人下班他們要堅守

何文靜是合肥百利商務中心服務中心工程主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帶領班組人員承擔著整棟大廈各種設備的安全有序運行,為樓內設施進行全面體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排除隱患。高溫炎熱的夏天已至,此時是樓內用電用水的高峰,對於何文靜來說,這個季節是他最為忙碌的時刻,也要格外細心。工程班組分為白班和夜班,24小時不間斷地在樓內巡查,樓內關鍵設備每天都需要巡查一遍,何文靜說這是硬性規定,實行打卡巡檢制。而當晚上寫字樓內人員都下班的時候,何文靜和同事仍然要在樓內堅守,確保這182米高樓萬無一失。

[地方不一樣]

除瞭他們沒人來這裡

樓內的不少設備集中在樓頂的天面層,所謂天面層就是大樓的最高處,何文靜每天要通過攀爬一段垂直橫梯來到天面層。這裡沒有涼爽的空調風,面對的是烈日的暴曬,除瞭何文靜他們,幾乎沒人會來到這裡。何文靜在上面一幹就是一兩個小時。

在這裡,何文靜要檢查玻璃有無破損情況,檢查消防水箱、消防壓力狀況,電梯機房、油煙機、送風機、消防控制櫃、配電箱、航空障礙燈、LED燈線路等等每個設備的一個開關一個接口都要檢查到。盡管不一定要花費很長時間,但也難免汗流浹背。此次巡查中,他發現一處LED燈線頭處理不規范,對其進行瞭重新處理。

何文靜說,他所從事的工作最大的挑戰是耐心和細心, 做一天容易,日復一日地做著重復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們需要用眼睛去判斷,細心地巡查,每個環節都不能大意,用心發現隱患才能及時排除,確保整棟大廈的健康。 何文靜說,每天早晨,從踏進大廈大門那一刻起,他就深感到身上肩負的責任。

實習生 衛梅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文

劉職偉/攝

圖片新聞:工作在“合肥之巔”

腳下255米高 腳踩70℃地面

以前是農田,現在大都市

高達230米的安糧商貿中心

本報訊(實習生 馬明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許傢權/文 劉職偉/攝) 7月13日下午3:30左右,室外溫度高達三十四五度,在近50層、高達230米的大廈樓頂巡查是怎樣的感受?在合肥安糧商貿中心,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體驗瞭這種 熱辣 。

站在樓頂,極目遠眺,遠處的城市天際線盡收眼底,車輛匯集的金寨路高架、波光蕩漾的天鵝湖、綠意蔥蘢的大蜀山 從安糧商貿中心俯視百米開外,便是安糧城市廣場的二期項目部,小區多棟住宅樓主體已經竣工,隻留下小區綠化項目在緊張施工中。高溫炙烤,綠化工人汪來艮師傅正和工友們在低頭鋪設地磚,將小區路面建好後,接下來就是栽培大量的小區綠植、景觀帶。工人們都帶著大水杯,人人汗流浹背,需要大量的水分補充。雖然工作艱辛,但每個人都覺得付出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s448we82 的頭像
    sws448we82

    智勝的購物車

    sws448we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